当前位置  首页 >  商标资讯中心 >  中国工业品牌商标的发展轨迹(1)

中国工业品牌商标的发展轨迹(1)

  • 作者: 十象商标 发布时间:2024-01-12 20:18:47
  • 摘要

    中国的品牌商标发展真正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源自于改革开放和市场化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品牌商标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浙江省的品牌商标建设也基本上与这四个发展阶段相

  • 中国的品牌商标发展真正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源自于改革开放和市场化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品牌商标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浙江省的品牌商标建设也基本上与这四个发展阶段相符合。

    中国工业品牌商标的发展轨迹(1)图
  • 第一阶段:品牌商标启蒙时期(1993年以前)

  • 中国企业品牌商标建设的启蒙阶段,从时间上界定为从新中国建立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为止。这是中国企业品牌商标建设经历时间最长、品牌商标数量最少、品牌商标最稳定的阶段,企业在无意识中建立了自己的企业产品品牌商标。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积极展开,标志着中国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国企业也开始了市场经济下的博弈。在这一时期,企业的竞争环境并不是很激烈,国内企业还处在规模小、实力弱的竞争局面,所生产的产品数量、种类也相对较少,追求的仅是商品的商标注册,对于品牌商标还处于无意识阶段。不论是企业还是消费者对品牌商标的认识都处于一知半解的层面,远远谈不上品牌商标建设的高度。当时,民间社会对于商品认知主要是产地,而非品牌商标。例如:上海货、美国货、日本货等。这个阶段,已经有部分地区政府开始引导企业开发品牌商标,其中最著名的是1980年代中期,由上海市政府发起的“上海品牌商标工程”。这个阶段末期,广告意识开始觉醒,广告活动开始介入部分品牌商标的塑造,并取得相应的成功。直到1990年代,随着广东及沿海诸省经济的迅速崛起,以及国外商品的大量进入,很多品牌商标由于经不起市场竞争的冲击,先后淡出市场。例如:北京的牡丹牌电视机。这些企业,大多为国营企业,由于没有退去国企特色和及时改制,加上资金不足、人员冗繁等原因而无法继续存活。这些消失的企业的共同特点就是缺乏相应的市场竞争意识和机制,缺乏品牌商标建设的理念及具体行动,从而导致企业自身的破产和商品的消失。

  • 浙江省也在这个阶段出现少许的品牌商标建设活动。其中,民间品牌商标以飞跃缝纫机、吉利汽车为代表,国营企业以杭萧钢构、杭州汽轮动力集团及万向集团等国营企业的转型转制为代表。第二阶段:品牌商标发展时期(1993—1997年)

  • 1990年代,承袭前一阶段的改革成果,全国绝大多数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向小康社会过渡。此时,民族企业遭到了来自外资企业的种种压力。家电行业中的日本松下、索尼、东芝等外资企业在1980年代末大量进入中国。这些海外品牌商标对中国本土企业形成了巨大的压力,迫使本土企业不得不开始求变,力图在激烈的竞争中维持生存。因此,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特别鼓励中国企业:“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拥有中国自己的品牌商标,否则就要受人欺负。”在此后的一段时期,中国企业开始逐渐意识到品牌商标建设的重要性,并力图寻找品牌商标战略中的各种营销手段。国家同时也不断出台各种宏观政策,鼓励品牌商标的发展。1993年枟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枠进行了重新修改和公布,从而使商标制度在中国逐渐建立并走入正轨。1996年,国家工商总局发布枟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枠,标志着我国驰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工作走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这些都有利地推动了中国产品品牌商标建设的发展。

顾问图片
还有“商标购买”的更多问题?,提交信息立即获取解答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