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商标资讯中心 >  文山三七地理标志商标

文山三七地理标志商标

  • 作者: 十象商标 发布时间:2024-01-12 20:08:47
  • 摘要

    2009年开始申报“文山三七”云南省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2010年12月15日云南省著名商标认定委员会将“文山三七”商标认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2011年5月27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了“文山三七”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

  • 2011年7月28日,在云南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文山三七产业局局长王成标介绍云南文山三七商标战略实施经验:

    文山三七地理标志商标图
  • 文山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文山三七”品牌的打造。十年前三七产业刚起步时,就提出将打造“文山三七”品牌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狠抓不懈,并成立了文山州推进商标战略领导小组。文山州紧紧围绕实施“文山三七”商标战略目标,举全州之力培育三七产业,着力打造“文山三七”品牌,促进了三七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 三七是我国中医药宝库中的一块瑰宝,是文山州最具特色的优势生物资源。从20个世纪90年代起,文山州委、州政府就将三七产业作为首选支柱产业进行培育,采取了一系列如建立健全三七行政管理体系、申报文山三七国家标准、建设三七GAP基地,实施三七商标战略、开展三七产业立法等措施。特别是在商标战略方面,为加快文山三七品牌的建设步伐,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申请了“文山三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并于2002年获得国家批准;二是申请“文山三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于2004年12月21日获得公告,2005年3月21日正式获得注册,获得了文山州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批准注册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三是申报“文山三七”云南省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于2009年开始申报“文山三七”云南省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2010年12月15日云南省著名商标认定委员会将“文山三七”商标认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2011年5月27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了“文山三七”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通过实施商标战略,文山州进一步推动三七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到2010年末,文山州三七产业实现产值32.7亿元,销售收入54.6亿元,税利14.7亿元,为文山州财政解困、群众脱贫,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应:

  • 一是提高了文山三七的知名度,扩大了产品市场。文山是三七的原产地和主产区,是驰名中外的“中国三七之乡”。近几年来,文山州各级部门,始终围绕州委州政府做强做大三七产业的战略目标,齐心协力,着力打造“文山三七”品牌,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和各种展洽会全方位对外宣传“文山三七”,从而进一步提高文山三七的知名度,扩大了三七产品市场,促进了三七产品的出口。目前,三七的出口已由原来的日本、新加坡、韩国等东南亚传统消费国家发展到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欧美发达国家,三七出口量已从2005年的220吨上升到2010年的1000吨。二是树立了“文山三七”质量品牌,规范了流通市场,文山州三七种植常年保持在8万~10万亩左右,出现很多三七种植户和流通经营户。通过“文山三七”商标战略的实施,种植业向标准化发展,流通业向品牌化靠拢,不仅树立了品牌意识,而且逐步规范了市场。在近几年的市场销售过程中,三七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守法、诚信经营已经深入人心,产品美誉度逐步提升,为三七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三是品牌效应逐渐显现,农民增收效果明显。通过实施“文山三七”商标战略,三七的名贵在价格上得到体现。以前没有商标时,卖三七就像卖土特产,而现在卖三七就是卖“品牌”。目前,文山州三七平均价格已由2008年4月以前每公斤80元上扬到每公斤350元,价格翻了4到5倍,让广大三七种植户从中获得不少收益。三七种植业在“十一五”期间平均每年解决长期用工2.57万余人,短期用工711.41万人次,增加用工收入2.48亿元,拉动相关产业收入1.2亿元,三七种植户每年平均获得种植收入4.3亿元。

  • 今后,将继续加大宣传,提高三七生产者、经营者的商标品牌意识,提升“文山三七”商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丰富商标内涵,增加商标附加值,积极拓展市场空间,努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发挥“文山三七”商标在凝聚三七产品质量、市场管理、经营秩序、企业信誉和技术创新等综合竞争力中的载体作用,进一步提高“文山三七”商标转化率,支持和鼓励企业、农户申请使用“文山三七”商标,实现商标价值的转化、利用和提升,不断提高三七产业效益,推进文山三七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顾问图片
还有“商标购买”的更多问题?,提交信息立即获取解答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