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商标资讯中心 >  谈谈与高考相关的版权问题选择满分高考作文侵权吗?

谈谈与高考相关的版权问题选择满分高考作文侵权吗?

  • 作者: 商标动态 发布时间:2024-01-12 19:56:59
  • 摘要

    月日一一度的高考在老师、家长的期待中在学生们紧张地备考中如约而至。在全社会都关注高考的时候与高考有关的各类版权问题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究竟该怎样理解这一问题呢?笔者来逐一地进行分析。高考考

  • 月日在老师和家长的期望下一一度的高考如约而至。当全社会都关注高考时与高考有关的各种版权问题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如何理解这个问题?作者将逐一分析。

    谈谈与高考相关的版权问题选择满分高考作文侵权吗?图
  • 高考考题有版权吗?

  • 许多人认为高考试题属于国家机关的行政文件。原因是根据《作权法》第五条的规定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等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翻译不适用于《作权法》的保护。

  • 然而作者很难同意这一观点。首先一般认为国家机关属于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军事机关等高考命题机构属于国家机关授权或委托执行公务的单位其次作为每一次的不同考核工具很难认为高考试题属于立法、行政、司法文件。因此在满足原创性的条件下高考试卷仍然可以构成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

  • 首先总的来说高考试卷构成了汇编作品。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相同学术能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考试具有较高的信誉、效率、必要的差异和适当的难度。以汉语论文为例包括现代汉语阅读、古代诗歌阅读、语言应用和写作虽然主要问题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表达风格差异明显但统一在共同的评价目标下属于典型的汇编作品类型。根据《作权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汇编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不构成作品的数据或其他材料其内容的选择或安排反映了原创作品作为汇编作品其作权由汇编人享有。因此对于国家层面为选拔人才而精心撰写的高考试题一般不难证明其内容的选择或安排反映了原创性因此构成了汇编作品高考命题机构享有作权。

  • 其次从每个高考问题来看它可能构成一部作品也可能不构成一部作品。上述汇编作品是指汇编若干作品、作品片段或不构成作品数据或其他材料其内容选择或安排反映原创作品换句话说虽然高考试卷从整体意义上构成汇编作品但高考试卷的各个部分可能不是作品但可能是作品片段或不构成作品数据或其他材料。其中表达过于简单或没有原创主题不构成作品那些表达个性化的主题可以构成作品。

  • 在试题中引用他人作品需要签名吗?

  • 长期以来高考命题者在试卷中使用他人作品而不签名(尤其是语文课的现代阅读题)引发的纠纷并不少见。

  • 对于这种使用他人作品不签名的现象有关机构常见的说法是根据《中国作权法》的规定国家机关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发表的作品是合理使用未经作权人许可不能支付报酬。显然这种解释很难令人信服。众所周知合理使用不需要作权人的同意或支付报酬但不得损害作者的其他合法权益包括签名权。因此为了进一步解释为什么高考命题不能签署所使用的作品有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原因。

  • 首先根据《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的但书情况因工作使用方式的特点不能说明不得签字。其次在高考过程中考试时间对考生来说非常紧张和宝贵考生的注意力非常有限。例如签署问题的来源将增加考生对信息量的阅读浪费考生宝贵的时间。最后文学欣赏文章签名或注明来源将为考生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考生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文章主题思想、写作背景等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签名属于有用信息语言文章签名提供无用信息无需签名。

  • 笔者认为以上三种观点值得商榷分析如下。

  • 第一《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十九条确实规定作品使用方式的特点不能说明属于不能签名的例外情况。但是使用方法的特点是什么呢?事实上由于社会生活习惯有些作品不适合作者的名字。例如钻石雕刻工匠在许多情况下并没有在作品上刻上他们的名字。正是基于这一考虑在司法实践中许多法院也承认使用他人作品不签名并不总是构成侵犯他人签名权而是考虑是否符合相关行业的一般习惯。然而在高考命题中并不缺乏作品签名的条件。它的使用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由于文学欣赏文章可以签名或注明来源这意味着在高考中签名其他作品并不困难或特殊。

  • 第二从媒体报道的角度来看高考命题中使用他人作品的未签名情况集中在现代文本阅读和作文材料上。与整试卷的巨大阅读量相比增加几个词会浪费考生宝贵的时间或分散考生的注意力。正如作者所说高考中文试题有很多空白问题、判断问题、多项选择问题但只有两个现代阅读问题高考试卷的作者签名不会影响考生的利益。

  • 第三认为别人的作品对考生没有用所以没有签名本质上意味着这样一个逻辑因为高考命题的主要目的是选择考生而别人的作品只是选择考试的工具只要目的是合法的那么工具是否注明信息就无关紧要。显然这种逻辑与《作权法》背道而驰。从《作权法》的角度来看每一部作品都是独立和平等的每一部作品和每一位作者都是目的而不是手段。用目的的合法性来掩盖手段的缺陷也很难令人信服。

  • 选择满分高考作文侵权吗?

  • 每高考阅卷后如《××省高考优秀作文选集《××市高考满分作文精编》很快会横空出世那么这种现象合法吗?

  • 根据《作权法实施条例》作品是指在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具有智力成果可以以某种形式复制。与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相比满分作文文的标准至少是内容丰富、情感真诚、语言流畅、深刻丰富、文学才能和创造性。显然满分作文可以完全构成中国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那么未经满分作文考生同意各种教材书籍将侵犯作者的权利?

  • 出版权。由于高考的特殊性和保密性考生的作文实际上只能由特定的评分者看到。因此交卷后作文仍处于法律意义上的未发表状态书无疑是公开的侵犯了其出版权。签名权。作者的真实姓名被隐藏在所选作文中而不是××市考生匿名等这显然侵犯了作者展示身份的权利。复制和发行权。作文选集的编辑未经许可复制多份满分作文并以有偿方式向公众销售显然侵犯了作者的复制权和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将作文制作成电子版并在网上传播的也会侵犯作者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获得报酬的权利。即侵犯作者利用其作品获得经济效益的权利。

  • 那么为什么满分作文很难实施版权保护呢?一方面高考作文的编辑在教学辅助行业一直有一些潜规则和错误的理解如高考作文的编辑属于合理使用、不需要向考生支付报酬等。事实上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根据《中国著作权法》的规定构成合理使用的未经作权人许可不得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的姓名、作品名称不得侵犯作权人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但未经考生许可不得个人研究、教学或科研等合理使用不构成合理使用出版考生作文不仅应在作者同意前出版还应表明作者身份、支付报酬。

  • 另一方面满分作文的作者很难接触到自己的作品。由于高考的特殊性考生在语文科目考试后再也看不到自己作品的原件一般很难知道自己的作文得了满分(除了申请试卷)。因此对于满分作文的作者来说很难真正利用自己的作品获得合法的收入。

  • 公开高考满分作文对公众利益特别是大多数高考考生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可以让大多数考生对高考评分标准有具体的、感性的理解并有具体的学习、模仿的例子第二可以传播优秀的作品让作者获得经济效益第三可以让公众对高考评分的公平性进行社会监督。因此作者认为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机制改变高考考生作文肆意侵权的现状首先建立高考试卷个人网络查询系统在高考结果出来后一段时间内可以考虑允许考生查阅或复制作文部分(电子扫描)其次其他机构或个人出版考生作文应联系考生只有同意才能出版并支付报酬不得以无法联系等理由逃避法律责任。

  • 零分高考作文有版权吗?

  • 众所周知作品是指作者思想的个性化表达。那么当这种表达是错误的时这种表达仍然受到作权法的保护吗?从本质上讲这种错误表达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 违反科学原理的错误表达。例如永动机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有些人认为他们发明了永动机并为此撰写了长期的专利计划、说明和权利要求。违背逻辑推理的错误表达。例如在中国的小说传说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当一名法官判断一名妇女是否参与谋杀案时他说这个女人像桃李一样美丽一定是像霜一样冷!显然从逻辑上讲这种表达无法忍受审查因为像霜一样冷与像桃李一样美丽没有不可避免的因果关系。违反事实的错误表达。例如有人开了一家餐馆并在中文菜单上逐一提供英文翻译但都是错误的。例如夫妻肺片被翻译成’红烧狮头被翻译成’等等从翻译的角度来看没有恢复原意但却达到了幽默的效果。

  • 作者认为虽然上述表达存在不同类型的表达错误但它仍然构成了满足法律条件的作品。因为作权法》中的作品是指在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具有原创性的智力成果可以以某种形式复制。不难看出作品需要满足四个条件第一作品必须是人类的智力成果第二作品必须是客观感知的外部表达第三作品是原创的最后作品可以被复制。不难看出作品的定义不包括作品表达是否正确的价值判断。因此无论作品表达什么错误只要符合作品的基本组成条件都可以构成作品。至于表达的错误它不仅不会妨碍作品的艺术表达有时甚至成为其历史的原因。例如毕加索著名的绘画《亚威农女孩》违反了一般人的审美经验在这幅画中不仅是人体历史上的主义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因此这幅画就像第一位艺术评论家所描述的玻璃一样它打破)。

  • 因此如果接受上述概念可以理解市场上经常出现零高考作文选择不仅涉嫌侵犯作者的隐私和声誉还涉及侵犯作者的作权因为作文被判零只能表明作文不符合考试要求但这不能否认作品的可能性只要作者的个性化表达是否符合高考要求也可能构成作品。(作者是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法官袁博)

顾问图片
还有“商标购买”的更多问题?,提交信息立即获取解答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