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商标资讯中心 >  让红树林真正成为“金树林”

让红树林真正成为“金树林”

  • 作者: 小象 发布时间:2024-01-14 05:18:32
  • 摘要

    红树林保护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湛江兴起大规模养殖潮,围塘养殖、围海造田等行为使红树林的生长空间一度受限。如何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如何让红树林变成“金树林”?这些年,湛江一直在探索。

  • 红树林保护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湛江兴起大规模养殖潮,围塘养殖、围海造田等行为使红树林的生长空间一度受限。如何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如何让红树林变成“金树林”?这些年,湛江一直在探索。

    让红树林真正成为“金树林”图
  • 在保护红树林基础上,湛江从生态旅游等方面进行探索,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惠民效益,让红树林真正成为“金树林”。目前,湛江陆续开发廉江高桥红树林风景区、霞山特呈岛红树林生态湿地公园、雷州九龙山湿地公园、麻章通明港红树林“十里画廊”等红树林景点。

  • 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红树林面积最大、种类较多的自然保护区,全国每3棵红树林就有1棵在湛江。湛江将从生态旅游等多方面进行探索,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惠民效益,让红树林真正成为“金树林”。

  • 不仅如此,保护红树林也成为湛江市各职能部门的共识。湛江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湛江市每年常态化开展“绿盾行动”“绿剑行动”“碧海行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等,及时有效打击保护区内破坏红树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 关卉说,接下来,湛江将积极探索红树林生态产品生态价值实现的机制和路径,大力开发红树林生态旅游的价值,发展红树林的林下经济,通过挖掘红树林的人文价值和文化价值,加大对红树林的科普宣传教育'>教育推广力度,做好红树林的保护利用工作。同时,按照“净海、美海、兴海”的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发展海洋经济等海洋生态保护利用工作,把湛江的碧水青山保护好,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教授辛琨说,湛江红树林资源丰富,在保护和修复的基础上,可以开发红树林旅游等文旅产业,也是湛江的优势所在。湛江正在打造“红树林之城”,必将给全省、全国乃至全球提供一个生态保护的样板工程。厦门大学教授王文卿也建议湛江发展红树林生态旅游。他说,目前,要发展红树林生态旅游的话,湛江应该是最具条件的,因为它有足够大的面积。

  • 此次大会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局指导,红树林保护与恢复国家创新联盟、湛江市建设“红树林之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联合主办,湛江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和湛江市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中国生态学学会红树林生态专业委员会等协办。

  • 广东、湛江的红树林在全国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湛江有“红树林之城”的称号,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红树林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的《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明确,对广东省现有红树林实施全面保护。《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加强湛江红树林等国际重要湿地恢复与保护。

  • 目前,湛江市正举全市之力打造“红树林之城”,通过加强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和集中连片修复,大力推动红树林生态保护与滨海旅游、观光农业、休闲渔业等业态深度融合,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 “养殖户在进行水产养殖时破坏了红树林,如果直接清退养殖塘,会给养殖户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引发矛盾。为解决这一问题,2022年5月,我们开始在这片区域开展红树林种养耦合系统模式研发与生态示范探索,以平衡当地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湛江湾实验室红树林保护研究中心(下称“湛江湾实验室”)学术主任廖宝文说。

  • 2021年,湛江吹响建设“红树林之城”的号角。对于“红树林之城”建设提升,高标准编制实施《湛江市红树林保护修复规划(2021—2025年)》,到2025年底,营造和修复红树林面积4183公顷。通过营造补植和生态系统修复,在雷州沿岸和徐闻东北海域各创建一个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加快建设独具湛江特色的红树林生态旅游经济带,使红树林生态旅游成为湛江滨海旅游的新引擎,在霞山观海长廊打造红树林休闲旅游名片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擦亮湛江“红树林之城”的闪亮名片。

顾问图片
还有“商标购买”的更多问题?,提交信息立即获取解答
相关标签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