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商标资讯中心 >  当村官,蒲江“外来媳妇”一心带乡亲走上致富路

当村官,蒲江“外来媳妇”一心带乡亲走上致富路

  • 作者: 十象商标新闻 发布时间:2024-01-12 17:54:12
  • 摘要

    “那时候家里的小日子过得不错。”回忆起返乡前在外经商的日子,也算是小有成就。“现在吕石桥村的变化,那才是翻天覆地!”而对于放弃个人事业,回到乡村做基层工作的选择,蒲江县寿安街道吕石桥村党委书记白蓉华非

  • 原标题:田野上,她最美|当村官,蒲江“外来媳妇”一心带乡亲走上致富路

    “那时候家里的小日子过得不错。”回忆起返乡前在外经商的日子,也算是小有成就。“现在吕石桥村的变化,那才是翻天覆地!”而对于放弃个人事业,回到乡村做基层工作的选择,蒲江县寿安街道吕石桥村党委书记白蓉华非但没有后悔,反而感到十分自豪。

    当村官,蒲江“外来媳妇”一心带乡亲走上致富路图
  • 白蓉华是遂宁人,在外打工时结识了丈夫,成为了吕石桥村的媳妇。2013年,白蓉华带着自己创业积蓄下的300万元现金回到吕石桥村时,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事。

  • 故事要从一通电话说起。白蓉华和丈夫早年携手创业,与朋友合伙经营一家商品包装公司,生意做得有声有色。“你见过大世面,回来能给村里带来新理念。”2012年,白蓉华接到了村里老干部的电话。家乡的发展白蓉华一直记挂在心上,作为一名党员,如今自己又有了一定的能力,没说二话,她放下自己“女老板”的身份,回到村上当起了妇女主任。

  • 工作中的白蓉华。(中)

  • 吕石桥村,原本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2015年还被列为成都市第三批第二轮的“相对贫困村”。正如做生意一样,看着别的村子日新月异,而自己的村子发展不起来,白蓉华在心里感到着急。

  • “关键是产业。”从做企业到做基层工作,白蓉华也在摸索中前进。那几年,正值“蒲江丑柑”声名鹊起之时,她调查发现县内的丑柑每亩年均纯收入已经超过万元,而吕石桥村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主导产业。“于是我牵头成立专合社,在村‘两委’的支持下,带动大家规模化发展柑柚产业。”

  • 白蓉华在村民家中走访。

  • 然而一切并不如想象的顺利。地从哪里来?资金从哪里来?群众配不配合?一个个问题都摆在了她面前。

  • 开弓没有回头箭。面对资金不足的问题,白蓉华说服家人,将自己的房子作担保,并且拿出经商多年的积蓄,甚至通过个人借贷筹措资金。为了建设1000吨的气调保鲜库,白蓉华拿出自己每月的工资,给被占用了土地的残疾农户改善生活条件……

  • “其实并不是没有犹豫过,只是为了大家共同的幸福,我不能轻言放弃。”白蓉华向记者坦言,在最困难的时候,自己每天忙到很晚才一个人开车回家,也不敢和家人诉苦。女儿一度不能理解母亲的选择。“你怎么不把我也卖了?”这句话让白蓉华感到自己对家庭十分亏欠。

  •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6月,专合社迎来了首次分红,来自全村的152户入股社员领到了首批分红款20万元。赚到“第一桶金”之后,村民积极性愈发高涨,产业发展也节节攀升。

  • 吕石桥村为优秀学生发放高考励志奖学金。

  • 近年来,吕石桥村创新“1+1+N”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规范众鑫和广济2个专业合作社运行,注册了“吕石桥”商标,产品远销国内外。2021年,该村合作社实现年营销量达到2.5万吨,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了31500元,白蓉华实现了当初许下的“要富一起富”的诺言。

  • “女儿现在长大了,也理解了我。”白蓉华告诉记者,女儿现在把她当做榜样,作为一个母亲,她感到很幸福。

  • 田野感言

  • 从外地媳妇到村支书,从企业高管到一名村干部,在基层工作的近十年时光里,我与村民们一起生活、奋斗,强设施,兴产业,夯基础,谋发展,带领妇女朋友们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启了乡村振兴新征程。

  •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杜铠兵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顾问图片
还有“商标购买”的更多问题?,提交信息立即获取解答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