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商标资讯中心 >  福建省永春县检察院守护乡愁文化侧记:看山望水忆乡愁

福建省永春县检察院守护乡愁文化侧记:看山望水忆乡愁

  • 作者: 十象商标新闻 发布时间:2024-01-12 17:48:33
  • 摘要

    乡愁是什么?清明时节,吟诵“乡愁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别有一番“愁”绪涌上心头。“......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一首经典咏流

  • 乡愁是什么?

    福建省永春县检察院守护乡愁文化侧记:看山望水忆乡愁图
  • 清明时节,吟诵“乡愁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别有一番“愁”绪涌上心头。“......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一首经典咏流传的《乡愁》,拨动了多少同胞侨胞乡思乡情乡恋的心弦。

  • 余光中故里、著名侨乡福建永春县,近百年来,120多万永春儿女下南洋,斑驳的石墙绘满了“番客下南洋”的情景。这里的一山一水、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留着乡愁的根与脉,缕缕乡愁寄托着家国情怀,形成了永春独有的乡愁文化。

  • 今年3月,福建代表团以全团名义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交建议,建议支持福建建设闽籍华侨华人“寻根”工程。“让乡愁故里有故事可讲、华侨文化有印记可循、有文物可观”,近年来,永春县检察院用心用情守护游子逐梦寻根的“乡愁印迹”,维系好同胞华侨与故土家乡的精神纽带。

  • 一山一水都是乡情

  • 保护桃溪流域,让乡愁有水可寄情

  • “桃溪水流过的地方,就是我的故乡。”余光中笔下的桃溪,流淌着诗的韵律,也浸润着家的记忆,是永春无数游子魂牵梦萦的“母亲河”。桃溪全长61公里,流域涉及11个乡镇、118个村。而工业化进程,一度让碧波荡漾的桃溪,变成了污水横流,溪水不复往日清澈。

  • “聚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用法治守护一方水韵乡愁”。永春县检察院以问题为导向,与当地河长办签订《关于开展联合监督协作推进河长制工作的意见》,设立派驻县河长办检察官工作室,针对部分乡镇干支流水质未达标、水产养殖污染、侵占污染河道等问题联合开展巡河行动,对9条重点河湖污染攻坚治理。

  • 这一天,该院干警与县河长办工作人员前往桃溪流域济川、丰山等河段巡查,对前期巡河护河情况进行“回头看”。聚焦河岸保洁、生活污水、养殖污染、工业污染及河流“四乱”问题,巡查河道环境、河道水质、河道污水排入、两岸垃圾清理处理,取点拍照留证。巡查结果显示,河段河道清洁、水质清澈,专项治污已见成效。

  • 为污染问题早发现、早治理,该院借助公益诉讼快速检测实验室、无人机、举报E平台等科技力量,提高办案质效;邀请熟悉侨情民意、热心为侨服务的乡贤担任涉侨公益诉讼观察员,他们成为守护乡愁文化的“左膀右臂”;与相邻的大田、漳平三地检察院共同会签《关于建立“三江”水资源生态保护协作机制的实施意见》,联手解决跨界水污染问题。久久为功,必有回响。如今,这里青山映绿水,绿水绕人家。乡愁,有了可寄情的一方山水。

  • 一砖一瓦皆为历史

  • 保护历史文物,让乡愁有厝可停驻

  • 余光中的故居位于永春县桃城镇洋上村新坂堂,始建于清代,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乡愁文化的具象载体,也是闽台文化交流的“魂”。

  • “下面就是你家了!”“下面果真是我的家吗?”泪水忽然盈目......2003年余光中首次回到故里,他在《八闽归人》一文中,详尽地记录了来永探访故居时的情景,感叹“骤来的富足感一扫经年的乡愁”。

  • 永春县检察院在组织开展历史文物保护专项监督活动中,发现余光中旧居新坂堂周边随意堆放杂物,影响了文物历史风貌;消防器材未能定期检测,文物管理不够到位。为保护这一历史文化遗产,该院向有关单位及属地乡镇制发了检察建议,督促职能部门采取有效保护措施,确保新坂堂周边环境整洁,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 走进岵山镇,350座华侨参与兴建的百年古厝连成了片,高翘的燕尾脊,诉说着千年古镇的乡愁印记。检察官告诉记者,为保护这一华侨文化的“活化石”,该院与与县侨联共同出台《关于加强协作配合凝聚涉侨领域公益保护合力的意见》,与文旅、住建等部门联合制定《关于建立传统古村落保护配合协作机制的意见》,推动建立“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助力侨文化名镇名村建设。

  • 响应永春县委提出打响侨乡品牌的号召,该院与相关部门同向发力,以公益诉讼检察为着力点,积极参与“乡愁文化品牌”建设,助力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福兴堂”、石鼓镇“登进堂”等古厝、古街的抢救、发掘和保护。目前,作为乡愁和侨文化“留根·留魂”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登进堂”已建为开展涉侨社会公益服务、爱国主义教育、讲好涉侨故事的华侨文化交流基地。乡愁,有了可以安住的一方故园。

  • 一草一木都有故事

  • 保护古树名木,让乡愁有木可依偎

  • 永春四季如春,千山同碧,田间地头、山箐沟洼里古树,承载着游子的乡土情结。漫步仙夹镇夹际村村道,多种古树映入眼帘,或枝繁叶茂,或老态龙钟,历经千年风雨仍默默守护着这座古老的村落,而深藏在年轮背后的故事尤为动人。

  • 夹际村山多地少,早年间,很多村民为了生计选择下南洋谋生。一对新婚就被迫分离的夫妻分别在村口种下一棵拐枣、一棵香樟,约定等树长到碗口大的时候,丈夫就从南洋回来。在妻子日复一日的等待里,当初种下的两棵树越长越近,最后竟长到了一起。那年拐枣结果时,丈夫终于回来。此树由此被称为“连理树”,与另一头近350年历史的“夫妻银杏树”一同被当地村民视为美好的象征。

  • “我们祖辈都生活在这古树旁边,看到它被人为破坏,我们很痛心。”2019年8月,该村村民通过“公益诉讼·诉讼违法”举报E平台提供了“夫妻树”被人为焚烧的举报线索。依托“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永春县检察院依法履行公益诉讼职能,督促相关职能部门落实养护措施。

  • 以办案为契机,该院干警跋山涉水,对县域内700余株古树名木开展专项调查活动。走访中,检察官发现,余光中旧居旁的五株百年以上荔枝树,未经公布认定为古树名木,其中一株存在树皮脱落现象。检察官介绍说,余光中在诗作《五株荔树》中,回忆了五株荔树的样貌及自己幼时与族人爬树的欢乐时光。五株荔树成了他脑海中难以磨灭的记忆。为加强古树名木管理,该院向相关主管单位发出检察建议,对五株荔树挂牌保护。

  • “平台上自东向西一排荔树,庇荫着古厝半亩的故事……”《五株荔树》的简介刻在了保护牌上。村里孩童每每经过便踮起脚,细细看着,用稚嫩的童声一遍遍诵读着。乡愁,有了可依偎的绿树繁花。

  • 乡愁是什么?

  • “离开故乡越久,对熟悉的味道越思念,乡愁就越浓烈”。在永春人心里,乡愁还是味觉的思念,嗅觉的苏醒。老醋、蔑香是永春游子念念不忘的“家乡味道”。

  • 让“乡愁”的味道可追寻、浓郁而绵长,永春县检察院倾力保护永春老醋、蔑香等品牌产品商标专利,助力厂家维权被抢注的“永春醋”商标。在“中国香都”永春达埔小镇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基地,为中华香文化注入法治的力量,让千年留香的不朽传奇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张仁平官雅黎)

顾问图片
还有“商标购买”的更多问题?,提交信息立即获取解答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