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商标资讯中心 >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城市建设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城市建设

  • 作者: 小象 发布时间:2024-01-13 20:15:25
  • 摘要

    以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城市建设为抓手,持续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形成“青岛模式”,引领全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发展。强化《青岛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条例》《青岛市建筑废弃物管理办法》作用,进一步完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机制体制。创新开展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将其融入“城市双修”,加强矿山生态修复和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工作。

  • 以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城市建设为抓手,持续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形成“青岛模式”,引领全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发展。强化《青岛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条例》《青岛市建筑废弃物管理办法》作用,进一步完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机制体制。创新开展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将其融入“城市双修”,加强矿山生态修复和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工作。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城市建设图
  • 提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加快完善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布局,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推进老港二期、宝山等湿垃圾集中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和分散处理设施达标改造,探索湿垃圾资源化新工艺,拓展资源化利用方向,打通产品出路,提升利用价值。到2025年,生活垃圾焚烧能力达到万吨/日,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达到11350吨/日。

  • 力争用五年时间,培育、发展、创建一批品质好、信誉高、名气大、市场竞争力强的驰、著、知名商标,商标品牌综合实力跃升市先进水平。着力挖掘我市人文、地理和资源潜力,大力推进具有公权性质并能带动千家万户农(渔)民致富的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和保护,发挥地理标志商标一经注册就具有与驰名商标相同的国家、国际保护力度的作用;强力推进“一乡(镇)一品牌”工作,力争使我市驰、著、知名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总量跃居市前茅。加快申请共有性质商标资源防御性商标注册,加强商标管理,规范商标使用,严厉打击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使共有商标资源和商标专用权得到有效保护。具体目标是:

  • (一)资源有效整合但仍需深度挖掘利用。*村在整合利用资源、挖掘闲置资源价值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在资源挖掘的深度、广度上仍需持续加力。比如,在土地流转方面,本村土地少、发展空间有限,随着特色种植等产业规模化发展,土地瓶颈日益突出,需要在更大范围整合利用土地资源。在老房屋、老物件挖掘利用方面,对拔步床、八仙桌、花轿等老物件和犁耙等传统农具挖掘盘活利用还处于展示的浅层次,对其蕴含的历史、文化、艺术等价值还需深度活化利用。在文化资源挖掘方面,对豫西山区铜乐、秧歌、民谣等民俗文化和剪纸、竹编、荆编等传统技艺等的挖掘利用也有很大的空间。

  • 推行企业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实现企业、园区、产业间链接共生、原料互供、资源共享、近零排放,逐步构建相互依托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新型工业循环经济体系。推动电力、化工、建材、煤炭等重点行业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培育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示范园区和循环经济。推进工业园区生态化、循环化改造,加快产业园区污染集中治理设施建设,坚持重污染物排放量“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健全用能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分配制度。实施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循环经济综合示范区等工程,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 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够主动适应智能化的学习环境,利用网络获取、储存、评价、加工和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能利用各种媒体终端随时随地学习,并通过网络空间等与他人协作进行学习、资源建设与交流和分享[27]。

  • 节能环保产业。以节能装备制造、资源循环利用、危废治理等行业为重点,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有效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降低污染物排放。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覆盖城乡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实现废旧金属、废旧铅酸电池、废旧汽车、废旧轮胎'>轮胎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打造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动企业清洁化生产,建设绿色循环生产线,实现废弃物不落地、企业生产残留物内部消化、生产过程环保无污染,全面提升企业清洁生产水平。

  • 坚持集约节约高效利用资源,鼓励产业集聚发展,推进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 2月27日,山西省住建厅发布《山西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因地制宜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平均可渗透面积占比达到45%。实施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改造和城镇污水资源化利用行动,合理确定设施总体规模和布局,提高生活污水设施处理效率。加快节水型城市建设,扩大再生水利用范围,到2030年城市平均再生水利用率达30%。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处置,提高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推动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到2030年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5%左右、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5%。

顾问图片
还有“商标购买”的更多问题?,提交信息立即获取解答
相关标签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