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商标资讯中心 >  教育行业最大热点非“双减”莫属

教育行业最大热点非“双减”莫属

  • 作者: 小象 发布时间:2024-01-13 17:45:04
  • 摘要

    “双减”意见还要求,所有K9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下称“营转非”),重新申请办学资质,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由原先的备案制改为审批制。按照教育部等三部门的具体部署,这一身份转换和重新审批的最后期限是2021年底,拿不到资质就无法继续招生。

  • “双减”意见还要求,所有K9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下称“营转非”),重新申请办学资质,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由原先的备案制改为审批制。按照教育部等三部门的具体部署,这一身份转换和重新审批的最后期限是2021年底,拿不到资质就无法继续招生。

    教育行业最大热点非“双减”莫属图
  • 但当家长退费时却发现,很多机构会以各种理由不予退费。以桔子艺术培训教育为例,其在黑猫投诉平台中的多数投诉内容,都集中在其“退费难”方面。

  • 对于“营转非”,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马学雷向《财经》记者解释,各地操作存在一些差异,但大致都分三步走:首先将培训机构所属公司从工商局注销,然后去教育部门重新申请办学许可;最后到民政部门注册非营利组织。

  • 2008'>2008年,峰哥(化名)进入中小学学科培训领域,此后几年在鄂尔多斯开办了七八家直营培训机构。告别学科培训后,他从鄂尔多斯搬到了北京,租下一处200多平方米的物业,继续教育创业,同来的还有原公司核心成员。

  • 但是,对于这些培训机构的上述做法,在我国《广告法》第二十四条第三款也已经明确规定: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利用科研单位、学术机构、教育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受益者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

  • 鸿合科技教育BG首席战略官张洪伟观察到,中国很多“双职工”家庭都面临课后“三点半”难题。在以前,众多家庭只能寻求校外托管机构,或者干脆送进培训班补课。相比于K12教育等热门赛道,校外托管一直被认为“小众”“野蛮生长”,但这是一个明显的刚需市场,而且现在的家长不再单纯希望“看着孩子就行”,对于艺术、体育等素质教育的需求已经产生。

  • 政策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和扶持,也让部分机构嗅到了商机。社会需求大、就业前景广阔、薪酬可观……当下,家庭教育指导师在培训机构的助推下掀起一阵“考证热”。

  • 因此,各种不同类型的校外机构涌入公立校提供课后服务。第一类是像鸿合科技、科大讯飞这样的大厂,提供平台管理、课程研发、师训服务等一揽子的解决方案;第二类是豆神教育等教育上市公司或区域性素质培训机构,以政府采购的方式供应课程。

  • 对网校系统想必大家都很了解了,如今教育企业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少不了培训。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校系统已成为教育企业机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教育企业机构而言,以往的传统文化培训,在培训管理方式、培训技术手段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那现如今的网校系统可以帮助教育企业解决哪些问题?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 由于艺术培训注重感知和体验,需要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有效的师生互动,决定了艺术培训的主流场景仍为线下。然而,随着5G、直播、人工智能等技术近年来与教育的广泛应用与融合,让很多培训机构探索尝试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但是,在很多机构日常运营过程中,我们却发现,由于部分机构认为自己是非学科类培训,因此不受培训时间限制。

  •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指出,现实中,除了乱发证,还有的机构把学科类培训教师包装成家庭教育指导师,这些教师是到家里给孩子进行违规的学科类培训。“需要明确的是,家庭教育指导师是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提供指导和服务的”。

  • 近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妇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以“家庭教育指导师”名义开展违规校外培训的提示》,称近期有一些机构打着高薪旗号,招用“家庭教育指导师”开展面向中小学生的培训活动,严重扰乱培训市场秩序,误导社会公众,损害人民群众利益。

  • ​​近期,教育行业的最大热点非“双减”莫属。一时之间,中小型教育培训机构纷纷关门,大型教育连锁机构艰难地寻求转型的方向。许多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们终于可以睡到自然醒,许多家长们也不用每天起早摸黑睡眼惺忪地准备每日的早餐。此外,一些非学科类课程又遍地开花,教育转型似乎已经到来。

顾问图片
还有“商标购买”的更多问题?,提交信息立即获取解答
相关标签

相关文章推荐